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每週工作4小時

之前星期二檔案播放了一個講述香港人窮忙現象的節目, "窮忙"一詞, 是由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用作解釋上班一族日忙夜忙, 卻不知忙個什麼的普遍社會情況, 我看了後深受同感, 昨晚, 我在網上找來了一本由蒂莫西費里斯所著的『每週工作4小時』, 就發現後者是前者的心靈雞湯。花了一個晚上及一個早上, 就看完了, 大家從此進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62767.html.


其實作為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填鴨學子, 我深受那種被排山倒海的工作所掩沒, 忙個不停的文化所影響, 今時今日, 每一個學生, 乃至每一個企業, 都喜歡折騰自己至死, 因為我們從不想過日忙夜忙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每週工作4小時裡的作者就一針見血指出, 人們之所以忙, 是因為他們懶惰, 懶惰於用腦思考。香港的上一代, 我敢說只要如牛般工作, 就分分鐘能開一間山寨廠, 因為上一代對人的勞動力的渴求很大, 人自然而然很矜貴。今世代的香港人, 忙極都是位處下游, 因為工業革命的時代已過, 不懂審時度勢, 一味付出, 而收獲又未必相應, 有時甚至減半, 有時甚至是零, 這就說明了, 死做爛做, 不是出路。

根據Vilfredo Paredo的二八理論, 社會上八成的財富是來自兩成的人士持有, 這個二八理論同理可以運用到人生各個道理。

我記得讀大學之初, 所有師兄師姐都會流行地說, 讀設計或程式語這行, 或作為一個大學生, 沒有可能不通宵工作, 這句說話, 當時我一聽入耳, 就覺得一定要非打破不可。結果到了畢業那年, 當人人為了一個畢業作捱更抵夜時, 只有我一個可以如常晚十時睡, 早六時起, 不旦沒有拼棄應有的睡眠習慣之餘, 卻能如常交到畢業作, 並且, 從中所學的技術, 我敢說是別人花上兩年, 而我花上半年就學會。

到底是什麼驅使我事半功倍的呢? 其實就在於用腦想想如何擺脫一些流行性的思想, 閒事去想想自己的勞力有沒有白費, 可能別人會說你太計較, 其實不去計較也是一種計較, 因為當你做人做事想表現不計較的態度, 其實你也在計較別人怎樣看待你。所以, 中國人有句說話講得對,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於心, 即是說, 世事沒有完美, 我們追求完美是對自己的折騰與苛求, 不過, 我們
亦能做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 同時也達到多數人眼中的完美, 少數人的看法可以省掉。這亦即是二八理論的精粹。

如果你肯每天花上十分鐘去想一想, 你每天的勞力有沒有白費, 你得會完成大部份的事情, 正如那時我與伙伴做畢業作, 但同時我又要兼顧兩科很艱深很少人選修的programming科目時, 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 將其餘兩科選修科的工作量交給信任而又體貼自己的同伴, 同時, 我也不去計較其他人對我的眼光, 盡管有些不知底蘊的人會在背後說自己付出少云云, 我剛才都說, 少數人的看法, 可充耳不聽就充耳不聽, 聽多了只徒令自己傷神。

然後我將八成的火力集中在畢業作上, 由於我們的畢業作是以programming為大多數比重, 而我本來這個programming白痴從頭來學, 是非常摸不著頭腦的, 於是我得再在此找出方法 - 最後我悟懂了, 就是利用乘地鐵的時間去思考到底那些在學校裡很頂尖的同學如何才能達到別人認為很棒的境界, 我反覆地實驗他們的思考模式, 比方說遇到問題時在google搜尋器找出有用的關鍵字等等, 最終我由path A找到path B, 然後找到更多, 我相信他們也是如此思考的。 最後, 我花上的只是一個學期的時間, 去追回, 並且超越那些班上programming很棒的同學。

因為我們的學系是以設計及電腦科學並重, 即是要培養一個學生同時有文科及理科的知識, 班上大多數入學者都是理科生出生, 而我是文科人, 在電腦科學的學習理解之初, 非常位處下游, 班上一般出現一種情況, 文科人設計好就programming不好, 理科人程式語好就design不好, 而我是以design見稱, 再因為思考出以上的方法, 所以成就了兩邊的技術。二八理論, 大家應當要銘記在心。

這次的成功, 其實在我的人生很早之先已遇到, 是在我的個人唱歌路程及中七讀書生涯上, 下一次再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